《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发布会(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明 摄)
西安新闻网讯(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佳 张宇明)10月22日,伴随着古朴悠扬的埙乐,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西华夏文化创意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推出的《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正式发行。当天的博物馆中,不少观众成为了这本新鲜出炉日历的第一批拥有者,很多人还获得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强跃的珍贵签名。 作为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举措,陕西历史博物馆于2019年再次集结专家团队,依托本馆及全国50多家文博单位收藏的文物资源和最新研究成果,在《2018陕博日历•大唐长安》和《2019陕博日历•丝路辉煌》成功发行的基础上,推出了这本《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通过12个月份富有逻辑顺序的主题安排,勾勒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萌芽、发展、繁荣的完整演进脉络,呈现出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不同区域间以彩陶为媒介所开展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揭示了彩陶在早期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对后世物质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突出渭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主根脉地位,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寻根溯源。 渭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主根脉地位,生活在中原地区,特别是渭河流域的先民们,创造了绚烂的彩陶文化,同时也开启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发展的恢弘序幕。为了更好地展现彩陶时代波澜壮阔的文化发展图景,《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项目团队秉承陕博日历自诞生以来就坚持的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观赏性、功能性等原则,将时间从一千多前的唐朝和两千多年前的汉朝上溯至五千多年前的彩陶时代,将收录文物的范围更是扩展到全国13个省区的50余家文博单位,多视角对360余件彩陶文物进行解读。专家们将扎实的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的语言,解密一件件彩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地域风格、时代特征、工艺技术等历史密码,让读者去感知我们祖先用彩陶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其实从来未曾离我们远去,而是如基因一般深深地根植在我们的血脉中。 《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是2019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型原创展览《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的重点配套文创产品。2019年12月31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将推出大型原创展览《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作为与博物馆主产品——文物展览配套的重点文创产品,《2020陕博日历•彩陶中华》将与年度大展《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互相补充且相映成辉。虽然,展览可能更生动、更具体、更有观赏性,但日历却可以带走,可以陪伴读者一整年,特别是在内涵的丰富性上日历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年的陕博日历收录了全国13个省区50余家文博单位360余件彩陶文物,例如半坡遗址出土、收录进历史教科书的那件著名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华县出土的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的陶鹰鼎等国宝重器。日历十一月通过选取福建、广东等地展览未曾涉及的10余件彩陶,表现了黄河流域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蓄力翻起的彩陶艺术浪潮南下对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并进而对岭南地区,乃至对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地区文化起源的影响;日历十二月通过选取龙山文化、四坝文化、辛店文化,乃至商周、秦汉、西夏时期与彩陶图案有传承关系的文物,讲述彩陶的鼎盛时代虽已过去,但由彩陶所构建起来的艺术传统和审美习惯却在彩绘陶、铜器、玉器、瓷器等新的载体上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事实。